- 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2:18 点击次数:71
米芾曾说:“草书若不入晋人格,辄徒成下品。”我们在学习草书时,应以魏晋南北朝隋唐诸家经典作品为帖,好好临摹学习,这样可以纠正“草书不规范”的弊病。同时还要遵循“循序渐进”的原则,由易到难,一步步打好基础。郭沫若认为,最好的途径就是先从唐人临晋的草书草稿入手。
图片
他曾耗时70多年,苦寻一部敦煌出土的草书“神品”,直到晚年访问法国时,终于得见真颜,直呼“不枉此生”,这件作品就是“敦煌三宝”。1900年,它们被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,由三部作品构成,分别是《因明入正理论略抄》《因明入正理论后疏》和《妙法莲华》。
图片
由于这三卷草书保存完好、草法精妙,处于敦煌书法中的佼佼者,故得名“敦煌三宝”。它有三大珍贵之处:其一是字数极多、内容极为完整,三卷总计字数足有30000余字,总长度超过了40米,几乎囊括了我们可以使用到的所有汉字。
图片
其二是草法丰富且严谨,“敦煌三宝”出自宫廷抄经生之手,他们经过了系统训练,笔法取自索靖、钟繇、二王、智永、虞世南等名家,传承了正统的魏晋隋唐笔法,每一笔都有来处,每一个字都精致严谨。
图片
其三,“敦煌三宝”是目前已知的字数最多、年代最早的唐朝草书手稿真迹,而且通篇以行草、章草写成,非常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打基础、丰富技法,而且抄经生们的草书做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,减省了繁琐的处理,全卷流露出的经卷之气,能很好避免草书出现燥气和江湖气。
1908年,享誉中外的“敦煌三宝”被法国人伯希和以极低价格购买,至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,有专业拍卖师认为,这三卷书法的总价不会低于百亿。
图片
启功曾详细论述“敦煌草书”比名家真迹、刻帖、碑拓好在哪,首先“碑不如帖,帖不如稿”,不论是笔路的清晰还是用笔细节的真实细腻,“敦煌三宝”都更胜一筹,相比名家真迹,此作书写时状态更为真实,没有过多修饰。
图片
其次,“敦煌三宝”又是“敦煌草书”中的魁首,“点画飞动,结体精严,与欧虞褚薛乃至敬客、王知敬诸名家比,亦毫不逊色。”顺锋入纸,中锋行笔,自然收笔,点画细腻圆劲,结字因字赋形,笔势连贯,气韵生动,将草书之美无遗漏的展示出来,值得我们毕生临摹学习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